利用微流控芯片進行人工光合作用
人工光合作用是以人工的手段模擬自然界的光合作用,以獲得對人類有用的化合物,如氫氣、甲烷、甲醛、還原型輔酶等,有望為下一代提供可再生能源。2017年,人工光合作用無疑是科研界的“爆款”,多篇Science,Nature等高影響力論文在此領域開花。
香港理工大學張需明研究組的黃曉文博士最新撰寫了一篇綜述文章,詳細講述了人工光合作用與微流控芯片相結合所獲得的一些研究進展,可謂簡潔精悍又五臟俱全。一般情況下,普通的人工光合作用是在“懸浮式”的體系中進行的。結合微流控芯片比表面積大、擴散速度快、受光均勻、容易進行流體控制、節約試劑等優點,可有效增加人工光合作用體系的反應效率,也便于進行反應路徑和動力學過程的細致研究。
相關研究進展及細節可以在Review on optofluidic microreactors for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Beilstein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 vol. 9, pp. 30- 41, 04 January 2018. doi:10.3762/bjnano.9.5 中找到。此文為open access,供大家免費下載。寥寥6000字的簡讀后,便可把握住此領域的脈絡。
(文章來自: 微流控科技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權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