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潔凈技術及空氣凈化原則
對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從生物潔凈技術的角度而言,有四個原則:
⑴對進入潔凈室的空氣充分地進行除菌或滅菌;(如用高效空氣濾器、中效過濾器、電子自凈氣、臭氧發生器等);
⑵使室內微生物顆粒迅速而有效地吸收并被排出室外;(換氣次數及最佳的進風口與回風口的設計)
⑶不讓室內的微生物粒子積聚和衍生(氣流組織形式及合格的凈化裝修);
⑷防止進入室內的人員或物品散發細菌,如不能防止,則應盡量限制其擴散。
在上述原則中:⑴、⑷兩項與除菌及滅菌的措施,操作及管理有關。而⑵、⑶兩項與室內氣流組織換氣次數有關。良好的氣流組織可以使這兩項內容得以圓滿完成。
必須指出:潔凈室微生物的污染的控制,是嚴格的管理和限制人員的除菌宇密切關聯的。良好的除塵、除菌措施,例如:防塵服、防靜電設施等均是生物潔凈技術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凈化概念及實施原則所謂凈化就是指為了達到必要的空氣潔凈度,而去除污染物質的過程。潔凈室是根據需要對中效 過濾器空氣中塵粒、微生物、溫度、濕度、壓力和噪聲進行控制的密閉空間,并以其空氣潔凈度級別符合有關規定為主要特征。我國《潔凈廠房設計規范》中將空氣 潔凈度劃分為四個級別:
無特殊要求時,溫度應控制在18~26℃,相對濕度45~65%。
空氣凈化技術是一項涉及各專業的綜合性技術,因此建設生物凈化間時要堅持三個原則:
(1)阻止塵粒和細菌進入;
(2)控制屏蔽塵粒和細菌產生;
(3)迅速排除或消除塵粒和細菌。
本文選自<汶顥論壇—芯片上的實驗室>:
標簽:  生物潔凈技術 空氣凈化原則 環境安全
- 上一條微流控芯片電泳技術
- 下一條實驗室環境設計六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