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面頜修復、心血管構建與生物芯片中的應用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希望致力于研究能夠使損傷、病變組織或器官完美重現和再生的材料和裝置。隨著生物技術、醫藥技術、信息技術、制造技術、納米技術和材料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與交互融合,新型和新概念生物醫用材料層出不窮,譬如3D打印技術的出現。3D 打印技術能夠根據患者需求,實現患者對生物高分子材料的快速而又精確的個性化定。特別是對于全器官和大型組織的構建,其所采用的細胞逐層累積方法使得支架的構建以及細胞和生物材料的置入具有了高度的可控性、精確性和高效性。使得生物醫學材料在組織再生工程、 人工器官和組織的制造、心血管構建、藥物輸送系統以及醫學診斷等方面有了全新的應用。
3D打印在面頜修復中的應用
頜骨缺損多見于腫瘤切除、外傷、放射性骨壞死及炎癥等,這種缺損不僅嚴重影響患者咀嚼、語音、吞咽等生理功能,而且對患者的容貌以及心理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如何修復和重建頜骨缺損,恢復其功能以及改善頜面部畸形是外科的重要課題。骨骼的病變以及創傷,是無法自我修復的。隨著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骨組織工程在骨缺損修復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促進骨組織生長、修復骨缺損,并呈遞生物活性物質。3D打印技術的出現開創了醫學領域新天地,尤其在硬組織缺損修復重建中,直接或間接提高了手術精度,滿足了微創性和個性化要求。
3D打印技術利用相應的材料,逐層創建出實體的一種組織工程學技術。通過處理CT數據建立患者骨組織三維數字模型,輸入快速成型機器,制成的1∶1快速成型模型與實際骨組織一致,有助于醫生準確了解組織的細微解剖結構及病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討論并制定手術方案。在對骨組織工程支架的構建方面,3D打印技術以設計方便,構建不需要模具,可以輕易制備結構復雜、孔隙均勻、幾何形態各異的骨組織工程支架。3D打印技術根據原理不同可分為熔融沉積技術、三維打印技術、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三維生物描繪技術、低溫沉積制造技術等,可以制備出包含骨骼內部結構的三維孔隙結構,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制備和構造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3D打印技術具有高精度、構建速度快、可按需制造實現個性化定制等優勢。
3D打印在心血管構建方面的應用
3D打印技術已完成了在組織工程心肌、心臟瓣膜、大血管及血管網構建上的探索階段,尤其在打印方法的多樣化及生物活性原材料的選取上具有重要的突破。3D生物打印通過使用一種可自定義的3D打印硅膠模具來容納和扶持打印的組織結構。在這種模具里,研究人員首先打印出血管管路網格,然后再在上面打印含有活體干細胞的油墨。在這個基礎性血管網格內部的交叉路口,研究人員會打印血管立柱,這些血管網格相互連接,就在整個干細胞堆積的組織內部形成了一個無所不在的微血管網絡。在打印之后,一種由成纖維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組成的液體會填進3D打印組織周圍的開放區域,交聯其整個結構。最終產生的軟組織充滿了血管,然后研究人員通過該硅膠模具兩端的出入口可以向該組織灌注營養物質,以保證細胞存活。而無所不在的血管系統則通過將細胞生長因子運送至整個組織的所有地方來促進干細胞的分化。
目前,組織工程心臟瓣膜、工程大血管打印由于對原材料的要求不高,發展較為迅速和成熟,逐漸應用于臨床;組織工程心肌以及血管網的打印相輔相成,對材料及打印方法的選擇較為苛刻,在兼顧生物活性的同時要保證組織生理功能的實現,還有很多的技術難題需要攻克。 3D打印技術以其耗時短、耗材量低、按需定制、可個體化制造精準復雜的產品等優點,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目前器官供體短缺、器官免疫排斥、生物組織工程難以仿生等重要問題。未來3D技術的發展將會攻克現有的難題,更加廣泛地應用于臨床疾病的診療中。
3D打印在生物芯片中的應用
器官生物芯片是指在微流控生物芯片上制造出微觀的人體組織,它們的作用是模仿人體組織的功能。器官生物芯片在進行生物學研究和藥物篩選實驗時往往比二維的細胞培養方式更加有效。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在Towards Single-Step Biofabrication of Organs on a Chip via 3D Printing(通過3D打印技術進行器官生物芯片的一步制造)一文中描述到,傳統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術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不利于實驗室進行芯片設計的快速迭代和快速制造。將3D打印技術用于制造微流控生物芯片則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實現微型流體通道的快速制造,有利于設計的快速迭代,提高了基于微流控研究的跨學科性,并加速創新。未來,先進的生物3D打印機不僅可以打印微流控平臺,還可以同時在微流控平臺中直接打印出定制化的微觀人體組織。
3D打印技術在醫學領域中已經有了較為良好開端,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研發完善,隨著材料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的不斷優化與提升, 3D 打印技術會日益完善與成熟,在醫學領域給更多的患者帶來希望。
原始出處:
【1】周啟榮,陳曉,蘇佳燦等.3D打印技術及其在生物材料領域應用研究進展[J].世界復合醫學,2016,2(1):1-7.
【2】陳鵬, 劉冰, 魏博,等. 3D打印技術在頜骨缺損修復重建教學中的應用[J].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 2015(3):166-168.
【3】黨瑩, 李月, 李瑞玉,等. 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在骨缺損修復及3D打印技術中的應用[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7, 21(14):2266-2273.
【4】王璐, 胡為杰, 聶昊,等. 3D打印與組織工程心肌、心臟瓣膜、大血管及血管網的構建[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5, 19(43):7029-7034.
(文章來源:生物谷 轉載僅供參考學習及傳遞有用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權益,請聯系刪除)
標簽:   3D打印
- 上一條微反應器分類及優缺點
- 下一條微流控芯片技術在化妝品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