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生物學中的微流控技術進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全世界約有7,000萬對夫婦患有不孕癥。許多研究小組正在研究這個問題,并通過整合生物學,醫學,遺傳學,化學,心理學,機械學和許多其他科學分支來制定治療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各有利弊。輔助生殖技術(ART)似乎可以解決不孕問題。在這方面,體外受精(IVF),胞漿內精子注射(ICSI),宮內授精(IUI)是最常見和常規的技術。微流控至少兩個特征是機械和生化,在哺乳動物配子和植入前胚胎生物學領域可能具有影響力。這些微流體特性可有助于精子,卵母細胞和植入前胚胎的結構,功能和環境的基礎生物學研究。使用微流控技術對精子進行分選,進行卵母細胞選擇和制備的不同步驟,以及通過將亞微升液通過微通道轉移胚胎,可降低成本并縮短時間。從非人類細胞到人類細胞,微通道的大小和形狀以及所用液體的量都不同。通過將亞微升液體通過微通道來轉移胚胎,可降低成本并縮短時間。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最多的進展。結果表明,微流體系統將導致輔助生殖的效率提高。
關鍵詞:不孕癥、精子、卵母細胞、胚胎。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lfs.2020.11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