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閥結構及工作原理
微閥結構及工作原理主要由2層PDMS片組成:上層PDMS片和下層PDMS片。上層PDMS片不包含微結構,主要用作蓋片,與下層PDMS片封合后,形成具有密閉通道的微閥器件。下層PDMS片為微閥的功能層,集成了閥片、閥塞、微通道等微結構。其中閥片一端垂直固定于流體通道(400 m寬、200 m高)的內壁;而閥塞位于閥片的左側,兩端則都被固定于微通道的側壁上,中間則由一正對于閥片中央的閥塞通道(寬度80 p.m、長度500 Ixm)隔開。微閥閥片與閥塞之間留有微小的間隙通道,主要用于調節流量。在受到不同方向的流體壓力作用時,閥片發生變形,通道內的流阻產生變化,改變了流量,而實現對流量的調節。具體工作過程如下:當微閥受到正向流體壓力作用時(從左至右),閥片偏離閥塞,閥片與閥塞之間的間隙距離增大,流阻變小,流量增大,微閥正向導通;而當閥片受到反向流體壓力作用時(從右至左),閥片偏向閥塞,并逐漸與閥塞接觸,閥片與閥塞之間的間隙距離顯著減小,流阻不斷增大,相比于正向流量,反向流量顯著降低,微閥反向截止。因此通過柔性閥片的相對運動,微閥實現了流量調節功能。
標簽:  微閥結構 工作原理 PDMS
- 上一條生物芯片的雜交反應及過程控制技術
- 下一條蠕動泵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