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技術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光刻機:
光刻機又叫掩模對準曝光機,曝光系統,光刻系統等。常用的光刻機是掩膜對準光刻,所以叫 Mask Alignment System。一般的光刻工藝要經歷硅片表面清洗烘干、涂底、旋涂光刻膠、軟烘、對準曝光、后烘、顯影、硬烘、刻蝕等工序。Photolithography(光刻) 意思是用光來制作一個圖形(工藝);在硅片表面勻膠,然后將掩模版上的圖形轉移光刻膠上的過程將器件或電路結構臨時“復制”到硅片上的過程。
光刻技術的基本原理:
1、涂膠
目前涂膠的主要方法有:甩膠、噴膠和氣相沉積 ,但應用最廣泛的還是甩膠。甩膠是利用芯片的高速旋轉,將多余的膠甩出去,而在芯片上留下一層均勻的膠層,通常這種方法可以獲得優于+2%的均勻性(邊緣除外)。甩膠的主要缺陷有:氣泡、彗星(膠層上存在的一些顆粒)、條紋、邊緣效應等,其中邊緣效應對于小片和不規則片尤為明顯。
2、紫外光刻
目前占光刻技術主導地位的仍然是紫外光刻。按波長可分為紫外、深紫外和極紫外光刻。按曝光方式可分為接觸/接近式光刻和投影式光刻。接觸/接近式光刻通常采用汞燈產生的365~436nm的紫外波段,而投影式光刻通常采用準分子激光器產生的深紫外(248nm)和極紫外光(193nm 和157nm)。
2.1 接觸/接近式光刻
接觸/接近式光刻是發展最早,也是最常見的曝光方式。它采用1:1方式復印掩膜版上的圖形,這類光刻機結構簡單,價格便宜,發展也較成熟,缺點是分辨率不高,通常最高可達1um 左右。此外由于掩膜版直接和光刻膠接觸,會造成掩膜版的沾污。
2.2投影式光刻
投影式光刻機在現代光刻中占主要地位,據調查顯示,投影式光刻機約占整個光刻設備市場份額的70%以上。其主要優點是分辨率高,不沾污掩膜版,重復性好,但結構復雜,價格昂貴。 投影式光刻機又分為掃描式和步進式,掃描式采用1:1光學鏡頭,由于掃描投影分辨率不高,約1um左右,加之1*掩膜制備困難,因此80年代中期后就逐步被步進投影光刻機所取代。步進投影光刻機采用縮小投影鏡頭,一般有4:1.5,1.10:1等。
3、粒子束光刻
由于光學光刻受分辨率限制,要得到分辨率更高的圖形只能求助于粒子束光刻,因此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粒子束光刻的世紀。常見的粒子束光刻主要有X射線、電子束和離子束光刻。
3.1 X射線光刻
X射線光刻技術是目前國外研究比較熱門的一種粒子束光刻技術,同光學曝光相比,X射線有著更短的波長,因此有可能獲得分辨率更高的圖形,目前被認為是100nm線條以下半導體器件制造的主要工具。
3.2電子束光刻
電子束曝光技術是迄今為止分辨率最高的一種曝光手段。電子束光刻的優點是(1)分辨率高;(2)不需要掩膜;(3)不受像場尺寸限制;(4)真空內曝光,無污染;(5)由計算機控制,自動化程度高。 但由于電子束入射光刻膠和襯底后會產生散射,因而限制了實際的分辨率(即鄰近效應)。電子束采用直接寫的技術,因此曝光的速度很慢,不實用于大硅片的生產,此外電子束轟擊襯底也會產生缺陷。
3.3離子束光刻
離子束光刻和電子束光刻較類似,也是采用直接寫的技術,由于離子的質量比電子重得多,因此只在很窄的范圍內產生很慢的二次電子,鄰近效應可以忽略,可以得到更高分辨率的圖形(可達20nm)。離子束光刻目前主要應用于版的修復。
標簽:   光刻
- 上一條真空干燥優缺點分析
- 下一條汶顥SU-8、AZ系列光刻膠簡介